摄影的“多次曝光”技术在胶片时代应用很广,到了数码时代反而萎缩了,变成了后期设计师的PS行为,那我们摄影师是不是就没有继续使用开发的前途了吗? 自从Canon的5D3和1DX增加了这个功能以后,我的创作思路和手法都变得开阔了。我在这一年里的拍摄中,大致完成了如下几种拍摄方式的积累和总结(这里主要介绍舞台摄影的例子)
1。原地密集合成式
2。散点错落式
5。大小变焦式
6.HighPM2.5式
“多次曝光”这个性能必须在实践中磨炼,在某种意义上说"瞎懵"不为过.但是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拍摄对象都适合用多次曝光的方法,在5D3和1DX的菜单里的多次曝光的四种方法也不适合也不大可能用在一种的场合里,看一下这个参考图片,这应该是最标准的概述了.
1.“加法”是将原曝光拍摄的图像直接合成。
花卉,无规则图案,抽象画意等,不强调主体和背景的区别(轮廓不明显)的摄影时比较常用,但是有可能曝光过度;
2.“平均”是根据所拍图像张数控制曝光,将最终合成的照片调整为合适的曝光。
和第一个方法类似,只是适当控制了曝光,特别是两张以上的多次曝光时;
3.“明亮”是将作为基础的图像与合成于其上的图像相比,仅合成明亮像素。
这个方法我最常用,"基础图像"就是你拍的第一张图像,"合成其上的图像"就是你拍的第2张图像,"明亮"的意思就是保留明亮的地方(图中就是白的背景)不变,将黑暗的地方(图中就是黑影的人)叠上第2张的相应位置的内容;
4.“黑暗”,与“明亮”相反是将基础图像与合成于其上的图像比较后仅合成较暗像素。
"黑暗"的意思就是保留第一张黑暗的地方(图中就是黑的人)不变,将第1张明亮的地方(图中就是白色的背景)叠上第2张的相对应内容;
PS1:这里所说的"明亮"和"黑暗"都是绝对的词语,实际拍摄时肯定是相对,黑白不那末明显的.
PS2:在拍摄中,你可以先找个黑背景,较亮的主体进行练习,使用第3种"明亮"的方法.
我拍摄的更多样片请参考
以上样片大多是前期多次曝光拍摄,其中有2-3张是后期Canon软件DPP合成的,你能猜出那几张吗?
评论